深圳看牙-口腔前庭表面解剖標誌有什麼?
在口腔前庭的各壁上,可以見到7個有臨床意義的表面解剖標誌:①口腔前庭溝:②唇系帶;③頰系帶;④腮腺導管口;⑤磨牙後區;⑥翼下頜皺襞;⑦頰脂墊。而與拔牙術相關的表面解剖標誌有如下幾個。
(一)口腔前庭溝
口腔前庭溝又稱唇、頰齦溝,即口腔前庭的上,下界。前庭溝呈馬蹄鐵形,為唇、頰黏膜移行於牙槽黏膜的穹隆狀皺襞。前庭溝黏膜下組織疏鬆,是口腔局麻常用的進針點及手術切口部位。
(二)腮腺導管口
在平對上頜第二磨牙牙冠的頰黏膜上,有一唾腺乳頭,腮腺導管開口於此。單獨麻醉頰神經時,在其下、後約lcm處進針於黏膜下即可。
(三)磨牙後區
磨牙後區由磨牙後三角及磨牙後墊組成,呈三角形,尖端由下頜骨內斜線,外斜線向上相交而成,是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的進針點之一。
(四)翼下頜皺襞
翼下頜皺襞為伸延於上頜結節後內方與磨牙後墊後方之間的黏膜皺襞,其深面為翼下頜韌帶所襯托。它是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進針點的重要解剖學標誌。
(五)頰脂墊
大張口時,平對上、下頜牙間頰黏膜上有一三角形隆起,稱為頰脂墊。其尖部稱為頰脂墊尖。頰脂墊尖向後鄰近翼下頜皺襞的前緣,此尖約相當於下頜孔平面,為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的重要解剖學標誌。因為頰脂墊深面主要由頰部脂肪組織所襯托,因此頰脂墊尖的位置常不恒定,可能偏上或偏下,或過於接近翼下頜皺襞,甚至遠離翼下頜皺襞,故而麻醉進針點有時宜作相應調整。